建筑不僅涉及對空氣、土壤、水質、植被等各種生態要素的影響,與中國的傳統風水學和傳統文化也有很深的內在聯系。風水學講究大道自然,所以,東莞清溪奮達科技園采擷自然元素,將中國傳統院落之意附著于規劃韻律和建筑形態,打造一個具有庭院特色兼具開放、包容的人才聚集地。讓人們游走其中,感受蒹葭山水里落子成園,山川合院中聚而成落。
建筑師在著手東莞清溪歐奮達科技園項目時通過產業運營思維作為切入點,以一種親和、本土的設計手法提升環境友好度和企業認同感,從而激發產業創新的高質量發展。
項目位于東莞市的東南部清溪鎮城北區,距離東莞市區45km,深圳龍崗中心區15km,深圳市中心區38km,面積143平方公里,生態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城鎮配套設施完善。項目分為兩個地塊:清溪歐朋達產業建設項目(一期)、清溪奮達智慧產業建設項目。建設內容包括辦公室、科研室、會議室等,涵蓋從產品研發設計,到生產制造,再到銷售服務等全部流程。

自2017年起東莞市周邊地區陸續調整產業結構,設計團隊面對在彈性混合產業用地的包裹下,需考慮如何實現空間及產業雙重意義上的轉型?如何融入產業運營思維,重塑區域的產業網絡與人際關系?如何平衡空間內在的多樣性,營造生機盎然的共生樣態?

本項目用地分布在北環路北側,地塊呈長方形布置。如何植入產業運維思維,重塑區域的產業網絡與人際關系。經過對場地、企業文化及風水的認識與解析,整體規劃上按照"一心、一帶、一軸"為空間結構,做大中心庭院,以高層建筑為支撐,形成氣勢恢宏的沿街形象展示面。
整體布局結合后期規劃利用景觀軸線將生產區和生活配套區區分開,強化中軸空間,使內部有更好的景觀空間和良好的視線滲透。
項目在處理建筑與山勢的關系時,盡最大的可能糅合山間純粹的自然景觀,使建筑巧妙地與環境融洽共處,形成獨特的空間景觀。設計團隊化整為零構筑建筑形態,令建筑體塊坐落于山地之間,沿自西向東、自北向南的方向。通過“借勢”而不是“造勢”,組團既契合了用地的限制,同時可分可合,具有靈活性。
基于后期運營安全度的考量,消防系統主要為園區的外圍和內部車行道路局部地區,為硬質鋪裝的應急消防通道,高層辦公和公寓設有消防撲救面。建筑空間主體圍合布置,體塊間距和形式采用聚落合院式的模式,建設一個完整的集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新型產業園區。

在建設過程中,項目通過別致的設計造型和設計理念將傳統廠房的概念顛覆、藝術化,形成以產品研發廠房為中心的辦公區域、公共服務等相互連接的網格化管理,增強片區發展活力與可持續發展,塑造一個綜合可持續的創新社區空間。
設計師認為空間的存在不應局限于生產功能,而是多種功能的復合,以周邊地理環境為基礎,落實對生態綠色空間的保護、原本地貌的修復等實現園區綠地的豐富與連續。既保證空間運營效率又營造了街巷式的共創辦公氛圍。
建筑室外設置生態停車場、綠化休閑場,與景觀軸系統整合為一體,積極創造固碳條件,入口處設置景觀綠化節點,營造入口儀式感,也提升園區真實產業實力,為本地資源導入整合營造了優質硬件環境。

▲沿街園區透視圖
為在山地之間不產生過度設計而造成的喧賓奪主、格格不入,建筑以潔白的意境為基底,采用風格派的藝術語素,以現代理性的構造手法,純粹的幾何形態成為廠區設計的主要元素,設計弱化整體的體量,而是轉化為互動,通過摒棄繁雜的裝飾與線腳,在建筑邊界的“輕”與“重”之間把握了氣質上的平衡。
在面向景觀的大堂,設計采用景觀化手法處理建筑立面基座,使建筑與自然不再是割裂的,遵循建筑幕墻面積最大化、景觀最大化的原則,與簡潔的立面材質保持整體性。
面向道路一側,大堂引入更多光照,建筑迎合現代的簡約氣質,以淺色石材與玻璃欄板作為立面的主體材料,在現代簡潔的語匯之下,勾勒出別樣品質美感。

未來,清溪鎮將以高質量發展為宗旨,建成現代化體系的工業強鎮,實施人才專項扶持政策,提供優良教育和醫療服務等,“共生”是新興園區來自內部功能和外部環境的共同訴求,產業鏈條的發展、空間格局與高效復合的智慧場景相互融合。每天往返穿梭于環境優美的智慧園區,為園區工作人員提供心靈放空的間歇,是我們創新活力的源泉,也是我們觸發不斷精進的內在動力。
項目檔案
項目名稱:東莞清溪奮達科技園
項目地點:東莞 清溪
設計單位:深圳壹創國際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建設單位:東莞市歐朋達科技有限公司
東莞市奮達科技有限公司
清溪歐朋達產業建設項目(一期)
用地面積:64916.58㎡
建筑面積:138625.84㎡
計容面積:116575.15㎡
清溪奮達智慧產業建設項目
用地面積:81586.70㎡
建筑面積:232740.51㎡
計容面積:203957.61㎡